《石壕吏》原文及注释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与老翁一人告别。【赏析】 《石壕吏》是杜甫组诗「三吏」中的一首。乾元二年(759)春,四十八岁的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所以他在赴任途中,到处可见流离失所、 *** 呼号的灾民,于是把自己见到的情景写成了诗歌。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赏读】这是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中的一首。杜甫因为替房琯说话,得罪肃宗,差一点被定罪。乾元元年(758)被贬 为华州司户参军,被赶出了朝廷。
古诗翻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三男邺城戍,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三男邺城戍?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静夜思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帮忙翻译下白居易的石壕吏啊
1、宋老师好狠,要翻译的!~帮忙翻译下啊!~谢!~解析:《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2、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石壕吏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
3、《石壕吏》作者唐代杜甫,原文如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白话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白话文:差役喊叫的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的是那样悲伤。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代·杜甫《石壕吏》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少陵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6、《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陕西候补官缺,路过马嵬驿所作,共4首。
《石壕吏》中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三男邺城戍,死者长已矣。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中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主要有两句三男邺城戍: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家里三个男孩已经被征去参加邺城保卫战,一个写家书来,说另外另个已经战士,如此情况,朝廷还要派人来征兵役,连老头也不放过。原文: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关于三男邺城戍和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