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送无可上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送无可上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两句三年得,是哪两句?
试试看。
贾岛此句诗意似乎是想说:
“不经一夜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吧。
正所谓:
酒无陈酿酒难好
心少沉寂语不惊
贾岛松山遗旧梦
浩然幽骨一风清
浅见!!!见谅!
问题:两句三年得,是哪两句?
前言
不是两句三年得,而是二句三年得。这句诗出自贾岛的绝句《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那么,贾岛诗中说的二句,是指哪二句呢?
一、曾经的诗僧贾岛
中唐时期有一个韩孟诗派,即以韩愈、孟浩然为首一个诗派,还包括 :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等人。
其中有一个诗人曾经是一个和尚,法名无本。这个人就是贾岛,他是是韩孟诗派中著名的苦吟诗人。
他结识韩愈就是因为吟诗走火入魔冲入了韩愈的队伍,后来贾岛受到韩愈的赏识,于是还俗,重新开始考取功名。
不过贾岛因为作诗不注意,总是得罪人,据说有一次甚至作诗讽刺韩愈的老领导裴度: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结果”皆恶其不逊“。又做《病蝉》讽刺科场众人: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结果贾岛被认为"无才之人,不得采用",并落了个"考场十恶"的坏名。可见这个贾岛屡次落第也不奇怪。
二、二句三年得
贾岛的“二句三年得”是指自己有一首诗中,颈联的来之不易。
这首诗叫做《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贾岛出家时,法名无本,这个无可上人,也有个“无”字。他不是外人,他本姓贾,是贾岛的堂弟。不知道当年是不是一起出家的。
这首诗的颈联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贾岛说,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吟出,感动的自己不禁热泪长流。 假如得不到赏识,我就隐迹故山告别诗坛了。
不知道他的弟弟无可上人,知道以后作何感想。是不是也感动的一吟双泪流。
无可也曾经作诗给哥哥贾岛,《秋寄从兄贾岛》: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
三、对于后人的影响
古人喜欢化用前人的作品,如果有佳句的话,就会出现不少后人的相似诗句。贾岛的“二句三年得”就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唐人方干有诗《赠喻凫》云:
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
月阁欹眠夜,霜轩正坐时。沈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
在《贻钱塘县路明府》中,方干又写道:
志业不得力,到今犹苦吟。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世路屈声远,寒溪怨气深。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
卢延让有《苦吟》诗云: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这些诗作,都是后人对于贾岛的致敬。
结束语
贾岛得罪了人以后,几次科举失意。据说有一次遇到了唐宣宗,因为皇帝赏识他的诗作,因此给了一个小官:长江主簿。
皇帝意思是,让贾岛学学长沙傅贾谊,将来可能会另有安排。三年秩满后,朝廷任命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但是诗人没有受命就去世了。
@老街味道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是贾岛写哪首诗?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
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
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
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附:《送无可上人》原诗
作者:贾岛
圭峰霁色新,
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
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
天台作近邻
贾岛·《题诗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附:《送无可上人》原诗作者:贾岛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题后诗》古诗?
贾岛·《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均从贾岛诗化出。 附:《送无可上人》原诗 作者:贾岛 圭峰霁色新, 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 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 天台作近邻。
“独行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什么意思?
"独行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孤独的行者在路边的水潭旁默默注视着水中的倒影,疲倦的旅人数次倚树小憩。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出自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送无可上人》。这两句,是贾岛生平得意之语。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谓贾岛自注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首诗以优美的言语描写了诗人在秋雨初晴之际,送别无可上人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无可上人的赠别之情,同时也用离别凸显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之感。全诗如下:
送无可上人 【唐】 作者: 贾岛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试译成白话文:
雨后阳光照着美玉一般的山峰特别清新,它送别茅屋中的客人。客人带走的仅仅是一坛拂尘,蟋蟀用歌声表达它亲切的离情。独行人惟有潭底的影子伴随,疲倦了也只有一次次靠着树身。终因神往自然界的山水,选择天台作为近邻。
冯至先生写于1935年的散文《两句诗》一文中,对“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作了现代的新诠释。他说:
中国古人常常提到明心见性,这里这个独行人把影子映在明澈的潭水里,绝不像是对着死板板的镜子端详自己的面貌,而是在活泼泼的水中看见自己的心性。——至于自己把身体靠在树干上,正如蝴蝶落在花上,蝶的生命与花的色香互相融会起来一般,人身和树身好像不能分开了。我们从我们全身血液的循环会感到树是怎样从地下摄取养分,输送到枝枝叶叶,甚至仿佛输送到我们的血液里。(里尔克有一篇散文,他写到在他靠着树时,树的精神怎样传入他的身体内的体验。)这不是与自然的化合,而是把自己安排在一个和自然声息相通的处所。
冯至先生第一次以德语诗人里尔克的观点,解读了这两句一千多年前的古诗,显示出诠释学方面的创意。
贾岛为了哪两句诗想了三年?
贾岛为了写其中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贾岛生平也将这两句诗视为得意之语,曾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虽然不同的人,对于这两句诗,可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毋庸置疑,它是贾岛视艺术为生命、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
辛弃疾生查子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的这首《生查子·独游雨岩》,通篇信手拈来,可是却又写得极为抒情,词人也正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不仅描写了秀丽的风景,同时也表达了骨子里的那份悲痛之感,这样的一种描写也是令此词显得别具一格,从而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读来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送无可上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送无可上人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