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宋诗词300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宋诗词300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宋诗词中哪三首最值得你把玩?分享一下理由?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望帝春心托杜鹃。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共三首二十四句我认为是经典之作,精气神突出,意境意人恰到好处是李商隐的大家典范。
唐诗宋词中,最喜欢苏轼的诗词,略选几首,分享一二 。
一首诗名《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游山所见有如此不同,观察世上事物也是如此,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当局者迷”,当一个人深陷山中(或者一段感情中),是无法看清山(或者人)的真面貌的。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或者拔高自己的格局),摆脱主观成见,多角度去看问题。
第二首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恼人天气,没有一丝惊慌失措。他穿着草鞋,拄着竹杖,感觉胜过骑马行走,表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之态。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凄冷小径,登上回家的路途,风雨也罢,晴朗也罢,在心上已不存在任何反应。
人生旅途上也难免会有骤然而至的风风雨雨,顺其自然,没什么可怕的,相信风雨过后会见彩虹,坎坷过去是平川;遇挫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终会闯过急流险滩。
第三首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起笔即高屋建瓴,大笔淋漓,将空间与时间、自然与人和事同时推出,于震铄耳目的力度感外,又示现出浩荡而深沉的悲慨。展现赤壁的壮观与豪杰的飞扬跋扈。
周瑜的雄姿英发、年少气盛与自己的早生华发、落魄失意是一重对比;赤壁勋业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一重对比,逼出结尾“人生如梦”,以顶礼万古永恒的“江月”收笔。
鲸吞鳌掷,大开大阖,雄放的气势与悲凉的内核浑然一体,给读者带来了艺术美感与人生哲理的巨大撼动,成就千古绝唱。
喜欢《蝶恋花》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惆怅与宽解;“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表现出的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或可即而不可留的一种人生哲理。
喜欢《水调歌头》所揭示的深刻的哲理意蕴和人生感慨和对人们诚挚的祝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喜欢《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
喜欢“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心安处是吾乡”
最后以《浣溪沙》中的一句结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唐诗宋词何至三首值得学习,最常见学读的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天下读诗者都知道!个人喜读唐代李白的七言乐府《将进酒》和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理由我只简评苏轼这首,本篇为熙宁九年丙辰(1076)把酒赏月而作。本词思路由虚而实,由实而虚,由天上折转人间,由星体妙悟人生。“人有悲欢”三句,以宇宙意识观照人生,涵盖自然与人类共同律动,意象愈空灵,意境愈澄澈,意蕴愈玄奥,意念愈明达。
诗词在唐宋达到了顶峰,为什么之后越来越没落?
——要相对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说,诗词在当代确实是没落了。
——不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肯定有人会喷的,比如元明清的诗词也不容小视,出现了高启、杨慎、吴伟业、钱谦益、陈维崧、朱彝尊、陈三立等人。
与其说诗词的没落,不如先探讨下唐宋诗词为什么会辉煌。
——唐诗宋词之所以能成为唐诗宋词,与当时的时代、文化、政策牢不可分。诗词是高考、公考的考试方式。西汉时,“登高能作赋”,便可为大夫。唐朝干脆以诗赋取士。诗词是娱乐、艺术的载体。诗词可以和音乐结合,可以唱出来,在最开始的时候,它们本来就是唱的。可以和绘画结合,画的画,不题首诗,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诗词,还可以印到碗上,可以截一两句做成对联挂在柱子上。吟一两句诗,逼格徒升很多。诗词是交际工具。文人、官员之间不唱和一翻,就没有朋友圈。总之,诗词是古人(读书人)文化生活的全部。
——但是,近代以降,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孔家店被打倒,国人变得极不自信,一度连文字都要拉丁化,再到现代文化革命横扫牛鬼蛇神,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断裂,给予诗词致命二击,发展到现在,有人能歪歪扭扭写副对联,哪怕平仄完全不对,都能被人夸才子。
——当然,八十年代,诗歌也曾曾统复苏。当时读大学,最热门的系是中文系。。从北岛、顾城到海子再到汪国真,很多八零后或许还感受过他们的余晖。那个十年是诗歌中兴的十年。古典诗词的爱好者,我相信也是万万千的。这大概是文化荒漠久了之后,国人枯寂、呆板审美生活的一种反弹。所以反弹也只是一时。九十年代,商业经济席卷中国,诗词丧失了唐宋时期能获得超级发展的土壤,写诗的人,连饭都吃不饱,“百无一用是书生”,诗词成了一种小众爱好。
如果我们把文学再延伸一点,取广义的艺术的话,我相信:一代有一代之艺术仍然是成立的。那么,现今最具代表性、能获得后人认可的的艺术形式是啥?影视。
——现在是读图年代。所谓有图有真相。知乎上美女随便爆个照,能获得上千上万的赞,有的答主辛辛苦苦写那么多,却无人问津。一张图片的冲击力,远胜千言万语。如果是动态的视频,那就更加具有说服力。
——一种艺术形式要有生命力,必须有群众基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一般都能获得辉煌的发展。
——但是,只要有人在,只要中国人还讲汉语,诗词就绝对不会过时。就像有人觉得《诗经》《楚辞》之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我个人认为:有社会以及文化发展的外部因素,亦有诗词传承的内在因素。外部因素可能占七成。
内在因素有些表象非常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制定唐诗格律规范的人都没有传世作品?写诗论的人,为什么其诗作并不优秀?为什么有传世诗作的大师极少论诗,即使论诗往往也是点到即止?
诗的本质,我个人认为是自由。在自由的基础上,再具备音乐美,应该就是优秀诗词作品了。
诗词发现至今天的局面。是不是忽略了诗的本质?
文学是“土壤”培育的。诗词是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高峰的确在唐宋。契合了当时对于“美”的内在要求,所以成就。之后的文化演变,又培育了新的文学形式。如小说在明清就发展很快。
诗词在唐宋后之所以没落了,跟社会原因及其多元文化发展有关,元时杂曲杂剧繁荣,是因为元时汉人是劣等人,社会民族矛盾突出,诗词不足表达胸臆,而在诗词基础上兴起的元曲杂剧,更通俗口语化,便于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成了汉人反抗元统治的武器了。
明朝为什么成为大部头章回小说的黄金期,这要归功于明成宗朱棣起用文豪解缙编了《永乐大典》,全面整理了古籍,激起了文人们创作历史故事的兴趣,小说占了封面。
清朝虽做了大量古籍工作,但文字狱森严,所以其前期都是官方动作,乾隆文字狱稍敛,于是有了《红楼梦》和奇峰突出的画坛扬卅八怪,和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聊斋志异》等志怪(实是谴责)小说和红楼梦续作,也万花纷争。
各朝代因社会状态不同,文化发展各有特色,诗词创作也源源不断,只是元以后不是主流文化了。
通俗的讲:首先:任何文学作品都有他生存的社会土壤,比如《离骚》,作为语言,可能是说很多,但作为记载,要根据历史工具展开,由最初口传心授,到后期纸张映像媒介,所以,从字少,短小精悍开始,便于记载。
其次:跟社会制度风气有关,唐朝科举制度往往以次为题,选拔人才,不能不说这个问题也是推进诗词发展的动力,随着后期教坊传唱的关系,(跟现在流行歌曲也有一拼),逐渐发展长短句(大量出现在宋代,即宋词),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纸张印刷方便多了,后面又出现小令(元代,叫元曲),之后唱本小说流行,再到民国年代,五四运动开始,大兴白话文,再后来出现朦胧诗,之后出现武侠小说,近期穿越小说等等,随时代市场,社会经济等等而变化,简约直白,方便更适合读者。现在如果有人再去写类似《离骚》,估计读者聊聊,如何形成风尚?
《唐诗三百首序》全诗?
序: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能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 请以是篇验之。
释义: 社会上的儿童一上学,就学习《千家诗》,因为它容易背诵,所以一直流传不衰.但它选诗太随便,好坏不分,而且只有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两种体裁,唐宋人的诗混编在一块儿,体例没有个标准.我便从唐诗中流传的名作里挑出最重要的作品,每种体裁有几十首,一共三百多首诗,编成一本书作为家庭私塾的课本,让孩子从小学习,就算到老也照样能读,这比起《千家诗》来不是更好吗?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也会吟,就拿我这本书作验证吧.
作者:《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唐诗和宋词中,你最喜欢哪首?原因是什么?
唐诗宋词更喜欢哪一个?说实话,诗有诗的味,词有词的韵。偏爱味还是偏爱韵,或者都喜欢,都是雅好,至少比推牌九、码长城来得高雅。
诗歌善于营造意境,更助于写景,用心捕捉一个个意象,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中,先感动自己,再感染别人,使大家都获得美的感受。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两两对仗,四个不同的画面,组成一美丽画卷。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窗外雪,门前船,都寓含着什么呢?首先要探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回到了成都草堂,寒冬过去,春天到来。看到跳跃在翠柳间鸣叫的黄鹂,飞舞在蓝天下遨翔的白鹭,杜甫心情大好!西岭的积雪虽还未完全融化,但门前泊着的小船,却告诉我们,我们的诗人就要和日夜思念、四处离散的家人团聚了,我们的诗人又可以孤蓬万里,自由自在地寄情山水,遨游天下了!
词不仅能吟诵,更能传唱。不用担心重字死板对仗,两两对偶还可以更自由地比兴言情。不同的长短句,更能击打出不同的节奏,表达出跌宕起伏的情感;婉转的韵律,能给人更多美的享受。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首句告诉我们,那是一个荷落莲满,玉簟(精美的竹凉席)微凉的秋天,一位美丽的少妇来到湖边,轻提罗裙,独乘小舟。怅望着天边飞过的大雁,心中问到,大雁啊大雁,你是否带来了爱人的消息?并且久久不愿离去,直到月满西楼。花在不停地飘落,水在无情地漂流;两地相思,一样同愁,这种痛无法消除啊,才打消念头,又涌上心头!
唐诗有唐诗的美,宋词有宋词的爱,或激情磅礴,或婉转动听,给人以不同的体会,却能给人一样的享受。在这里,熊掌和鱼是可以兼得的,不必划拉得那么清楚。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写法很是别致。上一阕全程写景,烟花、灯火宛如春风吹开的千树花朵和天上的月光交相辉映,香车、宝马,笙箫歌舞,把元宵夜歌舞升平的景象全盘托了出来。接下来一个特写,“蛾儿雪柳黄金缕”,珠光宝器的美女笑语盈盈从眼前走过。因为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并没有陶醉在这笙歌艳舞的节日气氛之中。“众里寻她千百度”,把目光投向了欢庆的人群,为了“寻他”,词人的脚步追随着目光也在人群里穿梭往来。
他在寻找什么?“蓦然回首”,是词人惊喜的目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远处,词人要找的人,在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孤独地站着。
整首词,由远及近,有全景,有特写;有铺陈,有衬托;有欢歌笑语的节日喜庆,有清醒者的孤傲。“众人”皆醉我独醒,醉生梦死的众人早已忘记了北国的沦,靖康之耻辱,只有“那人”傲然独处,不同流俗。
作者对元宵之夜灯会盛的描写,不是在对升平气象的歌颂。而是重点突出了“那人”高傲不同凡俗的品格。也是对“直把杭州作汴州”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朝庭的嘲讽,对大敌当前笙歌不绝虚伪太平的厌恶。孤傲自赏正是作者政治失意的表现。
“那人”且当成是作者的另一个“自己”吧。
唐诗宋词都是我的最爱,而且已成为我每天不可或缺的“催眠曲”。
说来有二十多年了。上高一那年,我不幸地害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这是很痛苦的。后来中西医并举治了一年,病情有了缓解,但却留下了入觉慢的病根。每晚躺下非经一二小时辗转不能入睡,而且不能想事,一想事就会一夜无眠。先是数数,实在枯燥,不久就不灵了。再后来就改为入睡前默诵唐诗宋词了。这个办法挺好,一直沿用至今。
从短诗词背起,先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等大诗人的五言七言诗,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朱淑真、晏殊、晏几道等大词人的各种词牌的词,后来觉得背短诗词中间转换太快太多,就改为背长诗了,像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等。像《长恨歌》120行、《琵琶行》88行每晚循环背三遍也就基本入睡了。
有诗为证:“我爱唐诗与宋词,爱在夜深人静时。少染神经衰弱症,彻夜难眠苦自知。寻过中医寻西医,病疾终未得根治。此痛何计可解除?有人建议背诗词。遂捧唐宋三百首,把来枕边当药吃。睡前闭目默默诵,渐背渐入朦胧时。春去秋来成习惯,睡眠一日好一日。回首向来多少夜,唐诗宋词是恩师!”。
这么多年了,感恩唐诗宋词的陪伴,让我每晚都能睡一个相对安稳的觉,当然,它的意义远非只此。
唐诗宋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的见证,是一代又一代多少人的挚爱。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一生无可奈何地处于牛李党争的倾轧之中,沉沦幕府,名不挂朝籍,郁郁而逝。但流传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名句。
元遗山《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在玉谿生传世的《李义山诗集》之中名篇佳句俯拾皆是。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月明之珠饱含泪水沉沧于沧海,日暖之玉化为烟霭消散于蓝田。惆怅诗人的怀才不遇以及理想的幻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情人之间心心相印,若灵犀息息相通。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扬有暮鸦。”如今的腐草再也变不出萤火,听到的只有垂杨上的暮鸦啼叫。隋炀帝荒淫无度,以致成为亡国之君。
“春蚕到死丝方尽,焟炬成灰泪始干。”痴情苦恋,生死不渝。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寂寞的春心啊切不可与春花竞繁争艳,知不知道寸寸相思只会化作寸寸寒灰。
众多的千古名句名篇灿若星辰,而我最喜欢一首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其未能完成统一大业而深感惋惜的七言律诗《筹笔驿》。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
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
关张无命欲如何。
他年锦里经祠庙,
梁父吟成恨有余。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猿鸟犹疑是畏惧军中的规章法纪,风云屯聚长久护卫当年的壁垒藩篱。以拟人化的手法,展示出诸葛亮作为一代军事家的形象,长于治军,军纪严明,余威犹存。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白白地让诸葛上将在这里挥笔筹划,神机妙算,终不免降王还是乘上传车经过筹笔驿。对昏庸的后主刘禅加以贬斥。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如何。
诸葛上将的才能无愧于乐毅和管仲,无奈失去了如羽翼般的关羽张飞,难施锦囊妙计,独力怎回天地。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往年,我曾游锦里拜谒祠庙,吟罢《梁甫吟》,余恨未已,感慨万千。
诗人怀才不遇之情与诸葛亮统一大业未成之憾有相通之处,悼古亦伤己,感慨深沉,一唱三叹,余音绕梁,言有尽而意无穷!
记得自己年少时,在贵阳市二十七中读高中,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刚刚粉碎了"四人帮",恢复高考(当时真不明白高考有什么意义),我也从一个普通班的学生补充进了十四个高中班里唯一的一个快班中,一天语文课按顺序上到李白《将进酒》时,听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诵,心也随着老师的朗诵声飞进了远古而又什么都不清不楚的世界中去了,只感觉好听好诗。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都沉迷于这首诗带给我的快乐,虽不能完全理解诗意,却不断的背读,就好象后来追星的年轻人,不断听唱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歌曲一样。这种状况也被我带进了大学,在初尝自由的大学一二年级时,每天完成功课后就跑图书馆借阅古诗词的书,如饥似渴的学习,高峰时可以把唐诗三百首全部背出,同学都叫我诗人才子……。
李白唐代诗人,号青莲居士,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素材,加入自己豪放、飘逸的诗文中,他的诗想象丰富、词句自然、音律多变和谐。是中华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将进酒》是一首七言古诗,现抄录如下,请网友们共尝这首诗中的激情、快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謝谢悟空问答的出题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宋诗词300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宋诗词300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