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迁是什么意思?
1、谈迁是一种可能比较陌生的词语谈迁,但它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谈迁是指企业或个人将自己的业务位置或个人居住位置转移至另外一个地方。谈迁的范围很广泛,涉及到企业迁址,个人搬家,政府调动官员等等。
2、谈迁,是明朝时考取秀才入太学的生员,一生不做官。谈迁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谈迁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改名“迁”,寄托谈迁了对历史、对自己的一种境遇,当然也有可能是追寻大历史家司马迁的意思。
3、谈迁,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以寄托忘国之痛。迁表示时过境迁之意。
谈迁的生平简介
1、谈迁(1594~1658 年),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天启元年(1621年)始,他以明代实录为本,遍查群籍,历时六年,完成了《国榷》初稿。
2、他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为阁臣高弘图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很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后回家隐居。
3、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真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年中,他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
4、谈迁(1594-1658),海宁马桥人 。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自幼家贫,但“生平无他好,惟好书,故二酉五车,尽皆腹笥”(谈迁《枣林诗集》附录,钱韩伟《谈孺木先生传》),“肆力于子史百家之言,尤谙列朝典故。
5、明朝末年,有一位历史学家叫谈迁,年轻时就立志要编一部真实的明朝史书,并拟定书名《国榷》。撰写史书,需要众多的参考书,需要广泛地搜集史料。谈迁家贫,有时食不果腹,哪有钱买书?他只能设法向别人借书读,把有用的资料抄下来。
6、谈迁是我国清代著名史学家,代表作《国榷》。 它是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谈迁专长於史,鉴於明代历朝实录经史官垅断,曲笔聚讼,多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伪陋肤冗,艰辛寻访各种资料,广徵博采,力求徵信。天启元年(1621)始编著,先后六易其稿,初稿六年完成。
关于谈迁和谈迁多少岁写成国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