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刘禹锡活了多少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刘禹锡活了多少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魏晋风流人士到底有多风流?
说到魏晋风流人士,我脑中首先涌入一串名字,如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等。
记得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谈魏晋风流人物》中对魏晋这样阐述——
魏晋,是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一代英豪灰飞烟灭,明争暗斗政治倾轧,变成主题。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让一批学识渊博潇洒绝伦的文人名士厌烦尘嚣,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执意在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开辟一番新气象。
对于风流的定义,冯友兰老先生在《南渡集》中曾说过,魏晋的“真名士自风流”中的风流,要具有四要素,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具体的解释为:
所谓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
所谓洞见,就是不借推理,专凭直觉,而得来的对真理的知识;
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
所谓深情,真正风流的人,有情而无我,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
魏晋时的人物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往日,他们那种不同流俗的作风,和独特的言谈举止,体现了他们独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形成的社会形象和时代精神,特别注重精神上的纯净。
魏晋名士普遍活得超脱,对功名富贵漠视,而且内心旷达,豪迈不羁,他们追求的是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其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
那个时期涌现出的风流名士数不胜数,具有代表意义的风流人物,就有竹林七贤等人。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是隐士的代表,远离官场,淡薄名利的生活是他们乐意接受的。
这七人当中,最受世人瞩目的就是嵇康,他不仅爽朗清高,心性放达,而且通晓文学和音律,晋书曾说他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天呢,这绝对是内外兼修,集外貌和才华于一体的传奇存在!
可惜的是,嵇康太过优秀和锋芒毕露,引起各方注意,非要拉他做官。他一直拒绝和司马氏为伍,坚持远离政治。他的朋友山涛曾劝他做官,他立即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他采取不合作态度,又因“非汤武而薄周孔”而颇招忌恨。后遭钟会诬陷,终为司马昭所杀。
《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离世时年仅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那一曲著名的《广陵散》,从此断绝!
宋代诗人有诗赞美他,“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广陵散的失传,算是对生命、自由和尊严的纪念。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那时,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都推崇玄学即: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儒家教条思想在这一时期受到挑战,很多名人风流人士视传统儒家礼仪为无物,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提倡解放教条主义,活出真性情。魏晋名士的率真旷达、超拔脱俗、爱惜个性的情怀,以及对内心和天地间自由的寻找,恰恰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缺乏的东西。
魏晋风流人士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层:
第一阶层:以曹家和司马家为代表的皇家。
最有名的典故是在“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葬礼中,魏帝曹丕要求一起吊唁的文武百官学驴叫,只因为王粲生前最爱听驴叫。想想那个场面,葬礼在儒家教条中被高级重视,人人都在痛哭流涕以表达哀思,可是皇家代表人却公然无视这肃穆端庄的氛围,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哀思---学驴叫,而且据推测,估计是曹丕先学驴叫,其后文武百官也一声接一声的叫起来。
司马昭也是玄学推崇者,很护玄学臣子,如阮籍。阮籍在其母丧期,仍然出席宴席并照样吃酒吃肉,这在儒家看来是大逆不道,有人参阮籍,可是司马昭却说,阮籍是有病在身,守丧时期喝酒吃肉是可以被原谅的。
阮籍母亲去世他并非不难过,相反,在母亲葬礼中还痛哭的吐过好几次血。在阮籍看来,亲情是人伦至亲,根本就不需要儒家的繁文缛节来证明是否孝顺,孝顺是出于真心,而不是出自礼仪。
第二阶层:以世家大族为代表的王家和谢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这里的王家和谢家就是我们要讲的这两大家族。
王家出了很多名人,王羲之和他的两个儿子王徽之、王献之被称为“一门三杰”。
王徽之最有名的典故就是“雪夜访戴”,讲的是王徽之半夜赏雪,一人觉得无趣,就乘船去找戴安道,到了门口却又回去,问缘故,他说:“乘兴而来,尽兴而返回,何必见戴。”
谢家的谢安被称为“风流宰相”,喜隐居,因为家族中有人战败,为挽回家族声誉和地位而出东山,“东山再起”由此而来,李白有诗云:“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在指导淝水之战(东晋八万对少数民族前秦八十余万大军)中淡然处之,捷报来时他正在与人下围棋,看完捷报之后他脸色未变,直到下完,别人问他什么事,他才说,小辈们打了胜仗而已。由此可见,谢安的定力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
第三阶层: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民间。
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在竹林七贤之中,我就说说刘伶。
刘伶长的又矮又丑,只有一米五左右,又邋遢,却能成为竹林七贤之一,主要是因为喝酒,他是靠喝酒而出名,喝酒喝出了真我,喝醉了还要裸奔,有一次在自家喝醉又在家裸奔,刚好有人来访,看他这样就批判了他几句,估计说他有伤斯文之类的,刘伶呢,不但不羞愧,还说:“我以土地为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怎么跑我衣裤里?”
刘伶喝酒是真爱喝酒,一次他病了口渴,问妻子要酒喝,妻子说喝酒伤身,发飙要他戒酒,把家里喝酒的器物都砸了,刘伶见状只好说:“好吧,我发誓戒酒,但发誓要有发誓的样子,你去准备发誓要用的酒肉。”妻子兴致冲冲的准备好,等着刘伶发誓,可刘伶拿起酒就喝,嘴里还念叨着:“神明啊,我和妇人说的话不算数。”
李白诗云:“自古圣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大概是向刘伶致敬吧。
日本诗人 大沼枕山说:“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
我想,在当下的时代,我们追寻魏晋,是因为那一代名士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性情率真、爱惜自我,他们高旷美好的品格,透过千年的时光震撼着我们的内心。我们追慕,是因为我们缺乏、我们迷失并准备在污浊中继续执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怀念,是因为我们的祖辈曾经拥有远比我们纯粹的深情。
只想说一件事:
作为竹林七贤的七个人并不是门当户对,可以说身份之间大相径庭,这七个人成为朋友,本就是应为人称道的一桩风流韵事。
而作为曹操曾孙女婿的嵇康,一心心相曹氏,后来司马氏夺权,作为七贤之一的好友山涛请他出关辅佐司马大将军,而他不光作七不堪二不可拒绝出仕,并写《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恩断义绝。
公元263年,忍无可忍的司马昭终于下令处死嵇康,行刑时哪怕三千太学生请愿,嵇康依旧慷慨赴死,而在之前,出人意料的是,知道自己活不久的嵇康并没有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一直跟随自己的朋友阮籍,而是交给了已经提交绝交书的山涛山巨源!他临死前对儿子说:只要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并让山涛把自己儿子培养成一个忠于晋室但不必忠于曹氏的忠臣,而最后,嵇绍也确实是为了保护惠帝,从容赴死。
第一次在中国通史中看到这一节,我有点想哭,什么是名士风流,并不是一味死守愚忠,他们应该有他们的抉择,他们的底线。我们之间恩怨以了,但我不会让别人也学我,历史的潮流不可更改,我并不会一味的怨天尤人,我心向旧室,这是我的原则,我也同样不会让我的一己私欲而迁怒于整个国家!这是真正的风流。
魏晋名士的代表人物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这些人对当时的司马朝廷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聚集到山阳一带(今河南新乡市辉县)的竹林里,把“玄学”和“老庄哲学”视作精神信仰,对酒当歌,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其中,山涛年龄最大,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这七人是非常有骨气的文人,个个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却又无法实现个人抱负,因此,表面上他们看起来潇洒放浪,但在精神上,却非常苦闷。
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尤其唐代大诗人对这七人非常崇拜,常常模仿他们。
他们究竟有多么风流?若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们绝对是潮男,引领着时代风尚。
喝酒,酗酒,在酒精的麻醉下,享受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是他们常干的事,常常喝的摇摇晃晃,东倒西歪,醉眼朦胧。
他们还喜欢追求长生不老,喜欢一掷千金收集各种名贵药材,炼制各种药丸,有些药可能有毒,服用后甚至能让人产生幻觉,但他们喜欢这种刺激。
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喜欢袒胸露乳,喜欢无拘无束地在竹林游玩,玩到尽情处,还喜欢裸奔,在他们眼里,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尤其嵇康,阮籍两人,经常喜欢裸身。某天,阮籍醉酒后在房间一丝不挂地休息,嵇康来访,看到后有些惊讶,不小心把阮籍吵醒了。阮籍有些不高兴,就向嵇康发牢骚了。
阮籍说:嵇兄,你钻进我的衣服里边来干什么?打扰了我的美梦。
看到嵇康似懂非懂,阮籍进一步说:我此时没穿衣服,而房间就是我的衣服,你踏进房间不就是钻进我的衣服吗?
嵇康听后,哈哈大笑,被阮籍的幽默俏皮完全折服,随即,他也脱得一丝不挂,跟阮籍畅饮起来。
魏晋风流有很多种必杀技,有狂喝乱饮的,有裸体行走的,有嗑药的,有长啸的,有太阳底下捉虱子的,有葬礼之上学驴叫的,有打铁的,有下棋的,有沉静如水的,有暴跳如雷的,有大方的,有吝啬的,有视死如归的,有贪财好色的,有追逐美色的,有当场耍流氓的,总之,魏晋时代是一个思想极其解放的时代,是一个传统价值观被解构的时代,是一代文人痛苦的时代,也是一代文人最自由的时代。
要说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有多么的风流,我们不妨从那个时代的天体运动开始。
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喜欢裸体,而且是公开的、毫无羞愧的、一丝不挂的那种。
那么到底他们为何要裸体,难道仅仅是为了风流吗?裸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请让好玩的国学慢慢道来。
在人类的礼仪之中,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之下,是一种大羞耻,一般人都避之不及,除非是疯子,花痴和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中的裸体行为可以分成三类。
一种是故意裸体来侮辱别人。不怕死的刺头祢衡就是如此,为了反对曹操让他做鼓吏并当场敲鼓的侮辱行为,将自己脱了个精光,跳着脚击鼓骂曹,体现了他人格独立不畏强权的精神,这属于政治上的裸体,偶尔为之倒也无妨。而且青史留名,历史上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指责。
第二种是以“任诞放达”为幌子,实质上是骄奢淫逸“耍流氓”的行为。《世说新语》上说王平子等八个人组成了一个裸体天团,没事就狂饮酒,裸体其中,丑态百出。有学狗叫的;有烂醉如泥墙走我不走的。但他们的裸体,纯粹是没事干,为了显示自己的放达,他们心中没有阮籍和刘伶那样的苦闷,特别是阮籍,人家裸体那叫做浇心中之块垒,王平子等人的裸体那叫“耍流氓”。
阮籍不是魏晋名士中第一个裸体的,但却是裸体的名士中最具反抗精神的斗士,最有思考深度的哲学家。阮籍受到道家自然主义哲学的影响,强烈反对曹魏时期虚伪的礼教——之所以说是虚伪,是因为他们用自己都不愿遵守的规则去规则别人。阮籍曾经高呼,“礼岂为我辈设耶”!其中可以看出阮籍的裸体并不是为了展示身材、性格,而是一种赤裸裸的反抗精神,他不是耍流氓,他也不是流氓。因为他曾经多次喝醉了,睡在小酒馆美丽的女主人身旁,而毫无不轨之意,这一点女主人的丈夫可以证明。
阮籍还从庄子的齐物哲学中找到了裸体的依据,他说,“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生没有什么生死富贵、是非之分,因此,裸体也是自然而然的行为。这种自然主义哲学也影响了刘伶,刘伶长得五短身材相当随便,按理说这种人穿上衣服都难看,更何况是裸体示人,但刘林不是儒家中人,他不会这么想。道家追求与天地并生与天地齐一的逍遥思想,所以刘伶把天地当屋子,把房屋当衣服,他渴望与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所以《世说新语》上说,“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由此裸体就更多的具有了哲学的思考,事实上,人类不正是赤条条的来精光光的走,你挥一挥衣袖,你也带不走一片云彩吗?
当然魏晋名士的裸体还有一个生理原因,就是他们服用五石散,五石散大概就是石英等几种矿物冶炼提纯后的药物,据说吃了以后可以让皮肤白皙细嫩,吹弹可破。名士领袖何晏就是如此,在他带领下,名士们都喜欢吃这个东西。据说此药还有麻醉神经壮阳的作用,就是副作用比较大,吃了以后得用热酒来催发药效,得大量出汗,不喝酒的话得跑步出汗,还不能穿紧身劣质衣服。所以有钱人穿宽袍大袖仙气飘飘,没钱的人只好赤身裸体一路小跑。
魏晋文人以裸体醉饮狂欢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反常的风度,其实就是为了抵抗无常的世界和无常的生活。它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季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更深层的意义是揭示了文明或者说是礼教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压制和压抑。如果说死亡是最终极反抗的话,那么在社会无比惊异恐惧的目光当中,心怀坦荡旁若无人赤裸裸精光光的裸体,是对旧社会旧礼俗最激烈的反抗。
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老年诗?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这一对到老始交的好友,意趣相投,才华比肩,看过了人生的坎坎坷坷,放下尘世的纷争,诗酒风流,活成了大唐最洒脱的一对好基友。对这一点,白居易也是颇为得意而自傲的。
赠梦得
唐 白居易
年颜老少与君同,眼未全昏耳未聋。
放醉卧为春日伴,趁欢行入少年丛。
寻花借马烦川守,弄水偷船恼令公。
闻道洛城人尽怪,呼为刘白二狂翁。
也是醉了,这二位除了每天诗来酒往,感情也不做什么正事,就是各种恶作剧呀,真是一对老顽童呀。
当元稹先撒手而去,白居易痛失挚友,备感孤独时写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真是逝者长已矣,生者长悲泣,痛彻心扉,凄凉入骨。好在,他又遇到了另外一位好朋友刘禹锡,在他们的晚年,相互酬唱应和,心心相印,这就是继“元白”之后的“白刘”之交。
咏老赠梦得 唐 白居易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刘禹锡的妻子?
刘禹锡共先后去了两个妻子。
考中进士后,刘禹锡回乡省亲。彼时,当年那个跟随父亲上山拜师的孩童已经二十三岁了。母亲得闻儿子将归来,早已为他挑选下一位知书达礼、品貌贤淑的女子。这位姑娘是河东裴氏族人,名雅卿。初听这个温润的名字时,你仿佛就会觉得,这是那才子佳人爱情中必不可少的符号。
刘禹锡听从了母亲安排,很快就与裴氏成婚。婚后夫妻二人相亲相爱,无比幸福。此时,人生的大事已经完成两件。不过,在刘禹锡心中,他那从孩童时期就立下的志向才刚刚步入征程。
在第一任妻子不幸病逝后,刘禹锡续娶了福州刺史薛謇之女。薛小姐虽然从小养尊处优,但就和后来的朝云一样,没有因为朗州地远而选择放弃。相反,她的誓言就如温庭筠后来所说的,“共郎长行莫围棋(为妻)”。薛氏以她的深情与坚韧,为刘禹锡的生命增添了一束温暖而短暂的光亮。
元和八年(813),在朗州陪伴刘禹锡度过八个年头的薛氏,终于耗尽她生命的最后一缕光,撒手人寰。刘禹锡留着泪为她写下了两首悼诗。
悒悒何悒悒,长沙地卑湿。
楼上见春多,花前恨风急。
猿愁肠断叫,鹤病翘趾立。
牛衣独自眠,谁哀仲卿泣?
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
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
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
殷勤望归路,无雨即登山。
——《谪居悼往二首》
比起同时代别的男人来说,刘禹锡这样真性情的就少很多了。他是一个会当着旁人面前为亡妻哭泣的人。一边哭泣,一边还在嘴里诉道:“十年夫妻,你陪我走过了辉煌到落寞的人生,也添下了二子一女。如今一旦离去,且不说未能看见我重归朝堂而深感遗憾,就是眼前的生活,离开了你,又该怎样活下去呢?我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抚摸着摇篮里的孩子,他还那么小,谁来给他换洗衣服啊?便是饿了哭唤,又有谁听能到啊?……”
我常说,朝云的离去是幸运的,因为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女人看见东坡先生流落海南岛的身影。我想,豁达的东坡也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他是懂爱的。刘禹锡不同与东坡,他虽然失去了妻子,但还有一个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这样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刘禹锡活了多少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刘禹锡活了多少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