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史记的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史记的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司马迁史记写了多少年的历史?
【寒柏陇卧子/答文】
司马迁《史记》内容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记事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后期为止,著写的历史长达三千多年,对古代的历史传说和历史事实作了比较全面的叙述和记载。
—— 司马迁著写《史记》的背景
《史记》作者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逝世约于公元前90年左右,字子长,龙门(今陕西省韩城)人。他生活在汉朝最强盛的时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做过三十年的太史令(史官),司马谈死后,他继承了这个官职,因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司马迁在青壮年时期曾游历各地,足迹几乎走遍全国。
在游历中,他不断考察史迹,采访记录史料,同时也广泛的接触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普通民众,进一步深切体会到人民真实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并且也受到接地气的民间文学、百姓语言等的影响,这些对他以后完成《史记》这部著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司马迁在开始写《史记》的第六年,为了汉朝将军李陵败降匈奴的事,说了几句好话,结果触犯了统治阶层的禁忌,被汉武帝刘彻逮捕下了大狱,并处以腐刑(阉割)。他当时遭受到这样的侮辱,感到巨大的痛苦,一度想要自杀,但为了把《史记》写完,终于还是忍辱负重坚强的活了下去。
—— 《史记》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史记》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人物传记来记录和反映历史社会的面貌,这些人物除了帝王将相、贵族官僚之外,还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比如历史名人、游侠刺客、医卜僧道、商人和艺人等等,司马迁把这些人物的事迹和性格写得非常的真实细致。
在《史记》中,司马迁一方面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暴行和虐政,另一方面热情的歌颂了那些见义勇为、敢做敢为的贵贞侠义之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超级了那些阶级的局限,给了农民起义领袖以极高的评价,这在当时可真的是不容易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还鲜明的表示了对一些人物的爱憎分明,也反映出当时广大普通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史记》中描写的人物,个性都很突出,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记录的故事曲折生动,语言也很平易新颖,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十分卓越的。
—— 《史记》的历史贡献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历史著作的体制,是中国古代称为“正史”的第一部巨著。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史记》更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
参考资料:《史记新编》、《史记故事》。
另: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邮票及书法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司马迁的《史记》写三千年的历史,所详的却是从战国时代起,特别是汉初的时代。它所写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在《平准书》里,叙述了汉武帝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情形。在《货殖列传》里,描写了当时各地生产和交易的现象。在《河渠书》里,着重描写了汉武帝时代的治河。在《礼书》丶《休书》等篇里,叙述了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在《匈奴列传》丶《朝鲜列传》丶《大宛列传》和《西南夷列》等篇里,叙述了邻近各国和民族的历史。总之,从经济丶政治丶文化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描绘。这些作品有的是很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散文,能引人入胜。但是《史记》的最精彩的部分还不在于这些富有文学意味的论述文字,而在于一些描写得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
《史记》记事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共记3000多年。
《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正史”之首,二十四史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书共130篇,含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52万余字。
《史记》不仅是部不朽的史学臣著,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其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所记载人物既有王候将相,又有平民百姓及奇人义士;既有中原地区人物,又有边疆地区人物。书中所载史实大都翔实可靠,对研究汉代及其以前的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开创了用纪传体手法记载历史的先河,为后代史书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写的《史记》记录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1.上古时期约1000年(公元前2146年之前)
2.夏朝约471年(公元前2146-1675)
3.商朝约646年(公元前1675-1029)
4.西周约258年(公元前1029-771)
5.春秋约294年(公元前770-476)
6.战国约254年(公元前475-221)
7.秦朝约14年(公元前221-207)
8.西汉约106年(公元前207-101)
西汉只写到了“汉武帝刘彻”!
“司马迁”创作这本书用了十四年,著书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遭受(宫刑)!
大将“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仗义直言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最后获死刑!
为了继续完成父亲的遗愿(写史记),“司马迁”在“生和死”之间毅然选择了以腐刑(宫刑)“赎”身死!之后又创作了8年终于完成这本旷世之作!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其中的篇章有过明显的增补!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东汉朝廷下诏删节和续补《史记》!
这本书当时也流传不广!因为《史记》中有大量宫廷秘事,只有宫廷人员才能接触到这本书。西汉官方严禁泄露!
“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家中有副本,从而把该书内容向社会传播,但是篇幅流传不多!而且很快被禁止!
《史记》真正的受到重视,要到了唐朝!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大量文人、墨客推崇这本书,才使《史记》名望越来越高!
《史记》除了是一部史书,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巨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司马迁的《史记》,记事从汉武帝上溯,直到黄帝。有人认为为三千多年。窃以为,当为5000年历史。对于夏朝历代皆有详细记载。
有考古记载,我国水稻种植有7000年历史。中华民族是种植业起家的。
如何全面了解、读懂《史记》?
我是从初中时代开始读原版《史记》的,一直到如今,依然时时温故而知新。以下为个人感受建议:
1.建议读《史记》前,先读下司马迁写的文章《报任安书》,里面写了他继承父亲遗志,完成史记的背景和目标。
2.读《史记》建议从列传开始,其中精彩的犹以《淮阴侯韩信列传》,《李将军列传》,《刺客列传》,《货殖列传》最为精彩。然后读世家,本纪,表,书。其中表的研究价值最高,个人认为,但最为枯燥。《书》中伪作最多,也比较枯燥,建议研究者可进。
3.《史记》记人物有个特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物传记都会出现,而且有些描述还有矛盾或者不可名状之处,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比如说刘邦,高祖本纪中有,其他大臣的列传,世家中也有,吕后本纪中也有,会给人一种非常立体矛盾的感觉,可能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人物描写方法吧。
4.《史记》因为不是官修史书,所以也可以从文学,思想角度解读。毛主席说司马迁是文学家,说到底就是告诉我们里面是有极大感情倾向的。比如武帝本纪,看完后感觉汉武帝就是个迷信筒子,好大喜功。将项羽和吕后都放到本纪里,就是恶心老刘家。霍去病卫青没有单独列传,可见他对这两人印象不佳,跟他们的功劳与历史影响无关。李广单独列传,但他的影响力和功劳与霍,卫相比就是渣,没办法,司马迁喜欢他呀,然后让他在历史上扬名千古。将孔子单列入世家,他的弟子们也单独立传,可见司马迁的学术倾向。一句对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的评价,老子,韩非子们只能望书兴叹了。
5.司马迁祖籍陕西省韩城市,他的衣冠冢就是当地的司马迁祠,为元代所建,成吉思汗后人感激司马迁写的《匈奴列传》让他们有找到组织的理论基础。
最后,本人老家就是陕西韩城,读过的高中叫司马迁中学。
《史记》是史书名,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撰写。《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通史。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有少部分为他人补撰。
《史记》记载了中国自远古年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共约三千年,是史书中记载年代最长的一部。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前后历经了十四年,才完成此书。
本书本纪部分主要记载历代帝王的政绩。世家部分主要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贵臣的兴亡。列传部分主要记载重要人物的事迹或言行。书表部分主要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礼乐,音律,天文,历法,财用,水利,封禅等。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余字,被历代史家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作者司马迁的人生运命多舛, 因替李陵败后投降一事辩解而身遭宫刑,后任中书令,仍发奋顽强地继续用他的饱学识见,撰写完成了《史记》这书。
历代对《史记》的评价很高,如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要全面更好的阅读和了解《史记》,很有必要了解司马迁其人和其所经历诸事,统一起来,就能更好的理解《史记》了。
关于如何读《史记》,梁启超先生已经有过非常精准的总结。
他说,读《史记》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常识的读法,一种是专业的读法。 不管哪种读法,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入门的准备。
第一,要先读《太史公自序》和《汉书.司马迁传》。这样可以了解成书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和全书的概貌。
第二,要读《汉书·叙传》论《史记》的部分,还有刘知几《史通》之《六家篇》、《二体篇》、《正史篇》,郑樵《通志·总序》论《史记》的部分等等。读这些是为了理解《史记》在史学界的位置和价值。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正史,又极富文采,其地位与四书五经并列。 但是呢,《史记》全书卷帙颇繁,一般人不容易全部通读下来。为了节省力气,我们可以先剔除以下的部分:
第一,《史记》中的十表部分,只阅读序文就可以了,表中的内容不需要去阅读。
第二、八书本来是很重要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史记》的这个部分有可能是东汉人篡改的,所以与其读《史记》,不如去读《汉书》。
第三、世家的篇目中,关于吾、齐、鲁、郑、卫、宋等春秋诸国的各篇,它的材料一般都是取自于《左传》,所以读过《左传》这个就可以不读了。 但战国的部分还是要读,因为《战国策》写的太乱了。
第四、巜武帝本纪》、《日者传》、《龟策传》,这三个传已经证明是伪书,且写得浅白杂乱,那就不需要读了。
通过上面的甄别,基本上就把全书1/3的部分给删除了,所省的精力已经不少了。
剩下部分的读的方法是这样的:
第一,如果是抱着研究《史记》的写作方法和创作目的去读。
应该提高眼光,鸟瞰全书不可拘泥于词句细节的研究。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司马迁所想表达的"一家之言"。 试举例子。 《仲尼弟子》、《老庄申韩》、《孟子荀卿》等传,把先秦各学派的发展脉络很详尽的写了出来。《司马穰苴》《孙子吴起》等传写的是军事,《屈原贾生》《司马相如》等撰写的是词赋的事情,《货值列传》专注社会经济,《外戚》、《佞幸》两传暗示汉代政治所伏的危机。 本纪从三皇五帝写起,世家从吴太伯起,列传从伯夷开始,都含有表彰让得的意味。
第二、若是以研究古代史迹的目的去读。
应该先观其大略,将全书一气呵成浏览一遍。然后再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每个时代的关键要点,专门研究这几个要点的关系,去精读。这样才能抓住要点,不至于泛泛而读,什么收获都没有。
第三,如果以学习《史记》的文采为目的去读。
这就凭个人爱好了,但是梁启超先生列了他最喜爱的,认为最好的篇章是,《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等。
《史记》一部真正的纪传体纪实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此书作者:司马迁,受尽身体上严重伤害,被制作成人彘,至此没有后悔过著作此书,也没有毁卷偷生!此人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德操胜伟!对于铁石心肠的武帝,依旧在暮年对此人肃然起敬!对于德操胜伟的人的著作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加需要阅读和观赏的!
《史记》是史书名,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撰写。《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通史。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有少部分为他人补撰。
《史记》记载了中国自远古年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共约三千年,是史书中记载年代最长的一部。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前后历经了十四年,才完成此书。
本书本纪部分主要记载历代帝王的政绩。世家部分主要记载诸侯国和汉代诸侯贵臣的兴亡。列传部分主要记载重要人物的事迹或言行。书表部分主要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礼乐,音律,天文,历法,财用,水利,封禅等。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余字,被历代史家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作者司马迁的人生运命多舛, 因替李陵败后投降一事辩解而身遭宫刑,后任中书令,仍发奋顽强地继续用他的饱学识见,撰写完成了《史记》这书。
历代对《史记》的评价很高,如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要全面更好的阅读和了解《史记》,很有必要了解司马迁其人和其所经历诸事,统一起来,就能更好的理解《史记》了。
史记主要人物的资料?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史记》的主要人物:如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改革家:如吴起、商鞅、赵武灵王;其他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蠋;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田光等等。
史记包括哪5个部分?
《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志、表 五个部分1、本纪——记皇帝和汉朝刘家皇族人物;
2、世家——记其他领袖人物;
3、列传——记著名人物;
4、志——记事;
5、表——资料。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一、本纪“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二、表“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三、书“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四、世家“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五、列传“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即: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
共分成〈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 个部分。
《史记》内容记载自传说中的皇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以来的历史,共分成〈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 个主题,加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又细分成一百三十个章节。其中,〈本纪〉是“天下”统治者的事迹,〈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历史动态,〈书〉的内容有关历代典章制度,〈世家〉描述影响深远的家系或贵族事迹,〈列传〉呈现的是历史上各类人物的历史表现与社会的种种样貌。不同于以往的史书,《史记》的写作方式首开纪传体之先河:以描写人物的生平为主,年代先后为副。至此以后,尚有《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等史著仿效该体,让纪传体成为唐代以后官方史著所采用的主流写作方式。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它对历史有何贡献?
司马迁为何要写《史记》?
司马氏家族之夙愿
司马迁28岁的时候,接替了父亲司马谈的职位,担任太史令,兼文书档案。
在太史令的位置上,司马迁主持过修造新历法的工作。
但是司马迁最重视的事情,是由父亲司马谈草创的一份非官方的事业,那就是:编撰一部宏伟的“大书”,一部以司马氏家族世代恪守官职“太史公”为名、体裁新颖的“一家”之书。
这部“大书”的名字就是《太史公书》,后来也称《太史公记》,再往后缩简为《史记》。
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
《史记》撰写到一半,发生了震惊朝野的“李陵事件”,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被汉武帝钦定下狱,后接受了“腐刑”(割除生殖器)为条件,才免除一死。
作为男人,被除以“腐刑”,心理和身体上,都应该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而人总是要活下去的,是从此自卑消沉下去,还是完成自己的事业,用文字谱写自己的新的生命呢?
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出狱后,汉武帝又将司马迁提拔为自己的机要秘书,当时叫作“中书令”。
而司马迁接受这份工作,恐怕还是因为要完成他的个人事业,也就是《史记》的编撰。
因为工作之便,他可以接近权利中心,为自己提供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奇迹出现在司马迁走出牢狱的第八个年头,就在中书令的位置上,司马迁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的史学巨著。
《史记》不仅矗立在哲学、天文、经济、地理、政治、军事等诸多学科的出口,更重要的是,保持了他当年在朝堂上直抒胸臆的勇气。
在铁一般的文字中,失去男身的司马迁找到了一种后世无数男人无法企及的阳刚。
《史记》历史贡献
《史记》既是一部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历史著作。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写的这部大书,体裁上是前无古人的创举,目标也是非常高远。
他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说,要探究上天和人类的关联,贯通从古道今的人类历史,形成司马氏家族独此一家的文史书写。
从《史记》全本来看,司马迁实现了他的目标。
《史记》全书由一百三十篇组成,按照五种标明名称的体裁,分为五大部分。
分别是: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司马迁独创的五体合为一书的形式,展开了一个纵横交织、互相呼应的完整的历史叙述文本。
全书写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统治时期,以中国为中心,以当时的世界知识为背景的人类历史。
想一想,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创造的这样一种独特的宏观历史叙述方式,岂不令人震撼!
------END------
感谢您的阅读!
司马迁出生于西汉时期一个历史学者的家庭,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是一个史学家,小时候的司马迁就已经通读很多史书了。司马迁早年又师从董仲舒,又漫游各地,了解了各地历史和风俗。因此,司马迁走上著书立作的人生道路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要不是司马迁写《史记》,后人也会写的。促使司马迁立刻动笔写作的导火线是他父亲的病危。
司马谈临死前,对儿子司马炎托付了完成未完成的编史著的遗命。于是,司马迁继承了他父亲的未竟事业,做了太史。
司马迁历经14年左右,在公元前91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52万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等。这本史书对后世影响巨大,鲁迅称他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史书的最佳典范。司马迁也因此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不仅如此,《史记》的文学价值也极高,它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文学作品。“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因为当时向敌军投降的李逵将军辩解,于是获罪坐牢。而此时,《史记》到了关键时刻,绝对不能死,于是忍辱负重在监狱里完成这部书的。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武帝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春天。弥留之际的司马谈对司马迁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裹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敏,但是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史记原本乃各国史书的通称,司马迁的著述也正是参考战国时期各国史记所作。但后来因为《太史公书》的影响,大约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为此书专名。司马迁完成《史记》后,知道该书不被当世所容,故预先将副本存之名山,流传后世。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郑樵称:“六经之后,唯有此作”。赵翼《廿二史札记》说:“司马迁参酌古今, 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 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其中的辛酸一言难尽。
一、写《史记》是史官的职责所在。先秦时期的史官有着后世无法企及的职业操守,他们大多对历史保持严谨的态度,希望记录真实的历史。齐庄公与催杼之妻通奸,催杼设计杀死了齐庄公,齐国太史公记载“崔杼弑庄公”,催杼很生气,杀了齐国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崔杼告诉太史第三个弟弟太史季说“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得暴病而死吧”,太史季也拒绝了,正色说道:“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崔杼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司马迁生于汉代,担任太史令,记录真实历史、延续中华历史文化传承,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生的职责和追求!
二、写《史记》是完成父亲的遗愿。司马谈临终前对司马迁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你要继为太史,继承祖先的事业。我死了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啊。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文献典籍,振兴被废弃了的王道和礼乐,整理《诗》、《书》,著作《春秋》。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混战,史书丢失、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司马迁痛苦着说:“儿子虽然不聪敏,但是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三、司马迁强忍屈辱,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意志力完成史学巨著《史记》,为的是“责任”。汉武帝天汉二年,李陵自告奋勇率军深入匈奴,以五千兵杀敌一万,然而敌军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全军覆没,李陵被迫投降,武帝震怒。此时的司马迁干了一件令他悔恨终生的事情,就是为李陵求情。其实司马迁与李陵虽同朝为官,但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向来不怎么来往,萍水之交而已,司马迁为李陵求情,完全是因为欣赏李陵的为人,认为其有国士之风,司马迁认为李陵兵败,乃是朝廷没有给其足够的后勤支持,而且他也杀敌一万了,应该功过相抵,不予追究了。于是,他就上谏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等待他的是多么残酷的结果。从汉武帝的角度看,一个人投降了就是投降了,不管说多少理由,都是投降了。司马迁站在个人角度评判汉朝利益是非,汉武帝如何能忍,于是给司马迁定了个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汉代判了死刑,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免死,要不交50万钱,要不接受宫刑,司马迁哪有这许多钱,但是选择宫刑对他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因为《孝经》有云: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但是,他身负完成父亲遗愿的责任,身负一个史官的责任,身负延续华夏历史文化的责任,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道:“一个人如何修身,是判断他智慧的凭证;一个人是否乐善好施,是评判他仁义的起点;一个人如何取舍,是体会他道义的标志;一个人如何面对耻辱,是断定他是否勇敢的准则;一个人建立了怎样的名声,是他品行的终极目标。志士有这五种品德,然后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所以,最悲惨的是因为无钱赎罪,只能忍受酷刑,最痛心的是尽心的辅佐皇上却被污蔑,行为没有比污辱祖先更丑恶的了,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重大的了。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又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面目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因此我舶腹中肠子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像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可见,太史公的后半生是有多么的煎熬。
《史记》对历史的贡献
一、《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为后世之标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基本都用这种体裁撰写。
二、《史记》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研究道理。正如太史公自己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探究历史的发展实际及其规律。成一家之言是说他在广泛收集原始材料,注重实地考察,详细勘辨的基础上,勇于破旧立新,对于历史有着自己的判断。比如所,他判定黄帝是人,中华民族都是黄帝的子孙。
三、《史记》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世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其中包含了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等等。《史记》鲜活的的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上述精神。为后世所敬仰和追求。
四、《史记》为至圣孔子等教育家树碑立传。 《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事迹和思想,真正对儒家的思想和学问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从而确立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地位。
五、《史记》总结了古代天文历法的光辉成就。《史记》中的《天官书》、《历书》对天文历法有着完整记录和深入总结,司马迁有着渊博的天文知识,并亲自参与过封禅、改历等大事,所以经过他总结的古代天文历法成就显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史记的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史记的资料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