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泊秦淮古诗朗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泊秦淮古诗朗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青年爱国的诗篇有哪些呢?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9.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这首《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时期的王维,希望有所作为,爱国报国的思想。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出征,以天上的将星比喻都督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和比喻,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则交代了出征的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含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则描写出了军队行进中的气势。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井陉,即井陉关,唐代时候的军事要塞。一个“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二字修饰,更显得声势浩大,军威显赫。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抒发了作者爱国、报国的志向。凤阙,泛指宫廷。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已经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书生皓首穷经,却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就是书生,他也有建功立业但又壮志难酬的苦衷,因此借题发挥,做为对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全诗从出征写起,写到为求胜利,不惜牺牲。重在表现将士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以及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是一首令人振奋的爱国诗篇。
先总结一下唐代爱国诗篇,诗人,最具代表性的有王昌龄的,《出塞》描述胡人犯汉,壮士万里征战,不惧生死,威震敌胆的战争场面。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唐李颀一首《古意》歌颂了保家卫国的军人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和不畏生死的慷慨激昂。
《古意》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少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宋代也是英雄辈出,为抗击外敌入侵,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志士仁人,当具代表性的有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扬天长笑,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健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厥。
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青年爱国的诗篇我记得小时候上学,老师讲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红岩洞内出英雄,沥胆披肝向党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雄们,忧国忧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撒热血,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才是可歌可泣,他们的大无畏英勇事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当你摆着几个盘子香喷喷的,当你一手拿着白馍,一手拿着筷子哼着小曲……
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容易吗……
说起爱国的诗篇,有很多,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但很符合标题的我个人认为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无人出其右,诗的一、原文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二、白话译文
此诗的意思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逃亡的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去投诉,我希望出逃的人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等待时机完成变法大业。我横刀而出,对着天大笑,去者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和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三、注解
1、诗里面说的张俭是东汉末年高平人,因为弹劾宦官侯览,被侯览反诬告结党营私,没办法只能逃亡,在逃亡的路上很多百姓都接纳了他,也没有害怕被牵连。
2、诗中第二句的杜根也是东汉末年人,当时是汉安帝刘祜在位,东汉朝廷内忧外患百事多艰,邓太后摄政,杜根上书要求太后还政于皇帝,被太后命人装袋子里摔死,行刑人仰慕杜根为人,没用力气,想着带出宫放掉。太后怀疑就派人检查,看见杜根眼中都生蛆了,就相信他死了,就此杜根得以逃生。
四、创作背景
谭嗣同是晚清戊戌六君子之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早年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光绪二十四年,光绪下诏授给谭嗣同和林旭、刘光第、杨锐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同月西太后慈禧发动政变,捉拿维新派。谭嗣同非但没有逃跑,还决心以死来询变法事业: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4日在浏阳会馆被捕,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英勇就义,此诗就是在就义前在狱中写在了墙上,传颂至今。
五、感想
谭嗣同作为近代史为中国改革变法流血的第一人,他的思想学说,他敢于担当奉献的爱国精神激励着现今每一代人,他的诗更是体现了他大义凌然,视死如归的悲壮雄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现代人写的现代诗能与古体诗或近体诗媲美吗?
自己认为时代不同,诗的内涵就有所变化,古体诗大部都是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者是人生遭遇和打击,诗人才能写出触动灵魂的作品来,现代人都古诗也会被诗词所感动,现代人不比过去人的生活阅历,坎坷人生,战争与和平,什么样的年代就有什么样产物,诗词也同样,现代诗只要意境深远押韵,能让读者共鸣,触动人心,让人看后能记住,肯定是首好诗,诗往往如其人,人如其诗,以我浅见,好的诗都来源于生活和灵感,一气呵成之作
诗分旧体,新体,新体源于国外,(欧,美,俄,歌德,海涅,雪莱,普希金……)
旧体主要是古体,包括诗经,楚辞,汉魏六朝等以及乐府,歌行等等,近体主要是律诗,绝句等。
从国外引进新诗从五四以来近百年,还不夠成熟。旧体几千年发展至今,也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就会发展,也应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健康地发展,创造出适合新时代的今体诗。(不是和近体並称的仒体诗,而是和新时代适应的名实相符的今体诗)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趣。
古代人写诗不会吹牛。
现在人吹牛不会写诗。
有人说术有专攻,为吹牛的开拓,好吧,那就让懂诗的专家把不符合“平仄”“韵律”的诗修改一下,原本的意思不要变,没问题吧?
既不会写,又不会修改,讲辣么多不怕呛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本诗的寓意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凡事睁只眼闭只眼,你的人生就会与众不同。
那位专家出来,以所谓的“平仄,韵律,什么脚韵...”修改一下。
《不迷失,不惊言》
迷而不失心胸明,荣辱淡定何心惊。
痛而不言修稳健,少生计较为重情。
笑而不语为含蓄,亲和仁厚情感真。
喜而不露调沉敛,智慧沉稳性情深。
二,
岁月积淀人生观,风霜雨雪修淡然。
时光苍桑修身心,人生历练性情观。
风华历练坎坷洗,爱侣相依陪伴欢。
品茗娱雅时光好,为人处事重稳健。
杯酒聚庆亲友和,学会控制急燥烦。
信守诚信真善仁,珍惜情谊娱欢颜。
老幼皆敬重孝爱,重在为人常行善。
三,
勤学习增长知识,
多修养增强信心。
相理解何争高下,
存宽容何非强争。
晚间愉悦!
各美其美。写诗都很揉情,很美,很飘逸,很浪漫,是人的内心活动,它能悦愉心情。古诗有他的美,近体诗与古诗相媲美。而现代诗有朦胧诗,也有写实与浪漫并举的。今人有兴写各种诗,读各种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是最好的体现。
杜牧的经典唯美作品《江南春》怎么赏析?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天来了,草长莺啼红绿相间,一片繁荣,水乡山村酒旗映入眼帘,在风中飘着。从古至今,这里无数的楼台庙宇,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在烟雨中一去不复返,又有多少还在烟雨中矗立。这是因为时光变了。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表面上读来是一首写景诗,实则是一首讽喻之作。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一《江南春》。唐。杜牧
春满江南,花红叶绿,莺歌燕舞,处处都是迎风招展的酒旗,来往于酒肆间的客人络绎不绝,倚水而筑的村落,傍山而建的城郭,格外的秀美。建于南朝时的诸多寺庙,依然伫立于烟雨濛濛的江南。
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横陈在面前,那美能触动心弦,令人沉醉。然而在如此唯美的画卷之外,是诗人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安史之乱将鼎盛大唐陷入到奄奄一息的境地,再也无法重归昔日的荣光。表面上风平浪静安宁泰平,无法逃避一场场腥风血雨,大厦将倾,却又有多少人“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古讽今,诗人对晚唐的帝王将相们一心佞佛、荒废政务、醉生梦死的无限的愤慨与悲叹,从中可以品出杜牧是反对佛教文化肆虐的忧忿又无可奈何。韩愈的《论佛骨表》也表明对佛教文化侵蚀本土文化、道德伦理的担忧与不满,惨遭贬责。反对佛教文化的颓废是很多饱学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杜牧如此讽喻,就自然而然了。
杜牧(803一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陕西人。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阿房宫赋》洋洋洒洒、气势磅礴,一词一句,皆为经典,可谓赋体文章之极品,放眼古今,难有超越之作。
杜牧的诗耳熟能详,广为传唱!我就姑且罗列几首,供大家回味!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
《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借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杨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为您写诗,为您读诗!负薪映雪感谢你的阅读与关注,图片源自网络,著作权归本人所有!)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描写春景,城郭吃酒,寺庙,楼台烟雨中。有赞叹又有引申意境,
只是作诗本人心里知道,现代人无法揣测!
射负薪先生邀请。
杜牧的诗风与唐代其他人的诗风差别较大,他自己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读他的诗像喝绿茶一样,闻起来清香,喝着有点涩,但回甘悠长。以此诗为例,无奇语,无警句,却又面面俱到,颜色,气侯,动植物,自然与人文景观,空间与时间,动态与静态在短短二十八字里都包括了。确实是高,是绝!结合其所处时代,其实他对四百八十寺的命运产生了忧虑,但又不明说,只是让它们与楼台一起溶在烟雨中了,而烟雨明是自然的烟雨,其实又是历史的烟雨,那种淡淡的涩味只能凭读者自己体会了。有了这涩味,自然有回甘,那就是对这种诗意表达的敬佩!
这里没有讽刺,只有诗意的表达。这首诗的风格与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出一辙,断魂的涩味都被写得如此有诗意,以致于人们都不去想为何断魂了。这也许就是诗的最高境界吧:你见到美还能回味美。致于"商女不知忘国恨"和"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艺术感染力就稍微差了一点。当然后两诗的思想性和批判性更强一些。一家之言,见笑。
唐诗浩渺的苍穹里,曾涌现出了无数如繁星般熠熠生辉的伟大诗人。在诗坛有着“小李杜”美誉的晚唐诗人杜牧,即便在群星荟萃的唐文学天空,也无疑是其中最为亮眼的明星之一。杜牧一生文学贡献卓著,无论是诗、赋还是古文,都在唐文学史上留下了独树一帜却又浓墨重彩的一笔。
杜牧诗往往表现出辞章精工与气势浩阔兼收,立意曲远与情韵跌宕并存的鲜明特点。其咏史抒怀诗往往于拗峭多变中力矫时弊,使人读来既能感受其情韵之美,又能引发读者忆古省今之深思,其中尤以《过华清宫》、《泊秦淮》、《江南春》等诗为甚。愚现就《江南春》作出个人赏析,烦请同好师友指正。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文白话浅析:千里江南处处莺歌燕舞柳绿花红,近水远山内城外郭时见春风浩荡酒旗招展。南朝古庙金碧辉煌星罗棋布,重重叠叠的楼台在朦胧的烟雨里,显得那般悠远深邃迷离神秘。
诗人以绘画般精工的技法,仅短短二十八字便描绘出了江南春景的壮阔绮丽之美!其意境之华美,文思之开阔,手法之峭拔,立意之高远真无愧于他那支“缩千里于尺幅”的生花妙笔!纵览全诗,真真是画面宏阔、思接千里。诗中静景动景辉映成趣,远景近景相得益彰,于多感官融合多角度铺排中,把一派山明水秀柳绿花红的江南景象生动地呈现于读者眼前。同时诗文既展示了江南春景中色彩富丽、烟波浩渺的自然景观,也凸显了城郭层叠、古建悠朴的人文景观。而前后句之间看似自然对接,实则匠心曲婉用意颇深!何以如此?诗人到底要把读者的思考引向哪里?我们可以从诗人生活的时代与创作背景中管窥究竟。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已作大厦将倾之势。彼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等危艰局势正一点点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而当时执政的宪宗因醉心于平定淮西的微末成就,不仅躺在功劳簿上醉生梦死,还痴心妄想地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如此,他便如南朝诸皇帝般一心事佛,大兴寺庙,耗费了大量的国库财力。韩愈曾上书《谏佛骨表》予以劝诫,却险些丢了性命。后宪宗终于被太监杀死。但其后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兴倡佛事,导致全国僧尼之数日渐众多,寺院消耗日益加剧。
如此危艰局面自然地激起了诗人的深深忧虑。诗文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字面粗看是表现江南春景的美好,实则是对昏庸当政者苟安眼下、歌舞升平、倚红偎绿、醉生梦死的奢靡荒唐生活的有力讽刺;诗文后两句,借南朝遗留寺庙之众引南朝覆没之往事,以告诫当政者牢记前车之鉴,不要重蹈覆辙。
全诗采用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前文对眼前美景的华丽铺排,与后文对往世的没落凋敝的描摹,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如此强烈的跌宕反差中,诗人借诗文对当朝统治者的警醒与告诫自然显得力拔千钧、撼人心旌。而这样高妙的手法,令今人读来也不仅仅细细品味到了江南春景的美好,更难免因诗人那颗忧国忧民心所发出的铿锵之声而深深叹服!
一家之言,惟愿移樽就教,不吝感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泊秦淮古诗朗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泊秦淮古诗朗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